南海西部首次发现42个与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大型圆丘

南海西部首次发现42个与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大型圆丘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近日,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海深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研究”团队在南海西部首次发现了42个与岩浆侵入相关的西部海底大型圆丘,为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指示性意义,首次相关研究成果在Marine and 发现Petroleum Geology在线发表。
研究团队对南海西部采集的个岩关大量地震和多波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建南盆地东北部发育了侵入岩浆相关的浆侵大型圆丘。这些圆丘一般呈圆形或拉长形,入相极个别呈不规则形状,海底周长在3—26 km之间,大型高仅数十米到一百多米,圆丘因此侧壁倾角较小,南海仅1.46—7.73°,西部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坳陷边界附近2312—2870 m水深处,首次通常和岩浆火山以及大型海山伴生。发现
地震剖面显示,个岩关圆丘下方和强迫褶皱、岩床等结构特征相连,揭示了这些大型圆丘的形成同地层内的岩浆侵入活动相关。岩浆侵入到盆地中央坳陷有机质丰富的沉积地层中,加热围岩,释放出碳氢化合物,连同岩浆蒸汽一起聚集、导致上方地层隆起,形成强迫褶皱,在海底表面表现为大型圆丘。这种岩床-褶皱-圆丘构造一方面对了解侵入岩浆引起的地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提供了指示性作用。
相关报道:研究人员在南海西部发现42个海底大圆丘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袁柳):记者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获悉,该实验室“南海深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研究”团队在南海西部首次发现了42个与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大型圆丘,为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指示性意义。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质学》。
研究海底地形对了解盆地内部地层结构和沉积演变过程有重要指示意义。团队基于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采集的多道反射地震和多波束数据,对盆地地形、地貌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盆地西北部普遍发育麻坑和冲沟等聚集流体运移相关地貌特征,而盆地东北部中央坳陷内则发育大型圆丘。圆丘和火山一样,都可以反映地层岩浆活动;而岩浆活动对于海底油气资源勘探、金属矿化、盆地演化过程、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中建南盆地东北部共发现42个海底圆丘,一般呈圆形或拉长形,极个别呈不规则形状,周长在3~26千米之间,高仅数十米到一百多米,因此侧壁倾角较小,仅1.46°~7.73°,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坳陷边界附近2312~2870米水深处,通常和岩浆火山以及大型海山伴生。
地震剖面显示,圆丘下方和强迫褶皱、侵入岩床等结构相连,揭示了这些大型圆丘的形成同地层内的岩浆侵入活动相关。这是南海第一次发现侵入岩床—强迫褶皱—海底圆丘构造。岩浆侵入到盆地中央坳陷有机质丰富的沉积地层中,加热围岩,释放出碳氢化合物,连同岩浆蒸汽一起聚集,导致上方地层隆起,形成强迫褶皱,在海底表面表现为大型圆丘。这种岩床—褶皱—圆丘构造一方面对了解侵入岩浆引起的地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在中建南盆地油气资源勘察中起了指示性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0.104669
相关文章:
- 提出“戴森球”假设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去世 悬念留待未来揭晓
- 一座有3700年历史的迦南宫殿为何遭到弃置?研究人员在以色列花费数年寻找证据
- 《Apex豪杰》要插足飞龙?数据收挖有了新的收明
- 公然出结束!Netflix版《齐木楠雄》新本创动绘建制肯定
- 解开复活节岛上摩艾石像的迷团:用来保护农业丰收
- 俄罗斯“阿拉泰墓地”神秘匈奴墓葬挖出2137年前“iPhone”智能手机?
- 乌曜石《内部天下》将正在微硬/Epic商展享用一年独占
- 系外行星上有臭味的磷化氢可能是外星生命存在的最可靠迹象
- 专家通过分析DNA向揭开2000年前的死海古卷来源之谜又迈近一步
- 美国男子在宾夕凡尼亚州葛底斯堡之役战争遗址参观时 看见两道透明身影在前方飘过
